照護機構如何選 教您選擇適合老人需求的機構 結合數位老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並參考國外機構設立的經驗,制定出如何選擇機構的指標,希望讓家屬了解如何為家中的長輩選擇一個適當、安全、令人放心的照護環境,希望您可以善用老盟為您提供的資訊,選擇一個品質優良且適合您需求的照護機構。
(一)機構是否合法立案 1.為什麼:選擇符合政府頒布的老人福利機構設置標準,擁有政府許可設立證書且懸掛合法立案標誌的機構,服務品質才有最基礎的保障。 2.觀察重點:當你第一次訪視機構時,應該: (1)請負責人出示「立案證書」; (2)看立案證書上所登記的地址、門牌號碼及樓層是否與你所訪視的機構一致。 提醒: 1.老人福利機構的設立許可標誌如下: 2.目前護理之家之立案許可標誌,行政院衛生署正在研訂當中,凡是招牌上寫「××護理之家」者,即應是立案的護理之家;你可要求負責人出示「開業執照」,或進一步向各縣市政府之衛生局確認。 3.坊間常出現照護機構合法立案之後,又藉著同一立案證書另外成立照護機構的情況,而其與立案證書上地址不符的機構則是未立案機構。 (二)餐飲服務觀察重點: (1)注重個別化需求,例如老人咀嚼、吞嚥功能不好的話,會將食物切成小丁或煮得軟一點,而不是提供全部的老人相同的食物。 (2)當老人不喜歡應餐食物時,提供適當的替代品。 (3)飯菜熱飲熱食、用餐氣氛愉悅。 (4)依照老人的能力提供進食輔具,例如:萬用套、防滑餐墊、彎角湯匙、缺口杯等。 (5)允許家屬帶食物給老人吃。 (三)生活環境觀察重點: (1)房間維持乾淨。 (2)每個人有足夠的空間及隱私權也就是有可以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間,而且每床之間隔離視線的遮蔽物,例如床簾、屏風等。 (3)室內佈置讓人感覺人性化,有家的感覺。 (4)寢室內設有洗手間,或是靠近洗手間。 (5)環境中沒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如尿騷味)或是強烈的消毒水味道。 (6)有客廳供老人聊天(社交)之用。 (7)有適當的空間及設施設備供老人接受治療之用。 (8)機構附近有可以讓老人散步及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 (9)設有圖書室或提供書報雜誌。 提醒: 訪視時儘可能以你的「直覺」來判斷,觀察與常理不符的狀況,例如在地下室、走道上、違建下、辦公室這些地方設置床位,就是一種違背常理的作法,這表示機構品質有待商榷,總之你要相信直覺、小心求證,以確保老人的生活品質。
(四)安全設備觀察重點: (1)自動洒水系統及滅火器。 (2)於視線明顯處標示出口方向指示燈及避難方向指示燈。 (3)所有牆壁、地板、天花板、裝潢等是否都採用防火構造及耐火建材。 (4)建築物及出入口能讓輪椅通行。 (5)住民的寢室及衛浴設備都裝設緊急呼叫鈴。 (6)全部的走廊都設有扶手。 (7)浴廁設有安全設備,如浴室扶手、防滑墊及防滑地板等。
秘訣一:至少訪視兩次 記住!如果同樣的機構每次都看相同的東西,那不只是沒意義而且還浪費時間,以下是假設同一個機構要訪視兩次時,所要做的事: (一)第一次訪視 1.提出問題:你可以詢問機構負責人有關機構的收費標準以及入住程序等問題。 2.公開瞭解:在機構負責人的陪同之下瞭解機構的格局規劃、相關服務。 3.私下探訪:在沒有人陪伴的情況下繼續參觀機構,觀察機構的餐飲、活動,或是和機構的老人及來訪的其他家屬談談,進一步地了解機構。 (二)第二次訪視 1.最好是在未經預約的情況下訪視。 2.選擇與上一次訪視不同的時間前往。 3.週末及晚上或是用餐時間都是評估機構照護品質的最佳時間。 秘訣二:不同時間訪視 你應該在不同的時間前往,這樣你才有機會觀察、比較服務人員對老人的注意程度、服務人員在白天與晚上,一般上班時間與週末的服務態度是否有差異?機構在晚上及週末所安排的服務人員比例通常較少,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秘訣三:看不完就看重點!! 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訪視過程中獲得全部的資訊,我們建議你將注意力放在你最在意的部分,例如:不同病狀老人需要不同的照顧方式,如果機構對失智症老人(一般稱「癡呆症」)、中風老人、糖尿病老人…的照顧方式都一樣,就表示機構品質有問題,工作人員的專業護理知識也不足。
(一)收費標準: 目前失能老人照顧機構的收費狀況分為, 1.統一價格:統一價格較無問題,你可以依據自己的負擔能力,來評估機構的收費標準是否合理。 2.分項收費:按照老人依賴程度分項目收費;老人依賴程度較高的話,所需的費用也會增加。 注意:採分項收費的機構雖然基本費用都比較低,但卻會另收各種其他費用,如需餵食、處理大小便、洗澡就加收一千元到兩千元「不等」的費用,最後不一定會比統一價格便宜。 (二)保證金、疾病準備金: 照顧機構一般都會收取「保證金」,原則上是以不超過收費的六倍為原則。某些機構也會收取「疾病準備金」,作為失能老人臨時住院時的準備費用。 (三)自費項目: 請機構說明照護費用包括那些項目,那些項目需自行負擔費用或額外收費,如醫療消耗器材、救護車、門診費等是否包括在基本費用中等問題。 (四)短期離院收、退費問題: 1.向機構確認老人短期離院的處理方式,例如離院就醫是否需付費保留床位?保留期限多長? 2.短期離院回家時,可否退還一定比例之膳食費等。 (五)拒絕不合理的額外收費: 目前政府部門對於收費標準並無規範,若有業者假借政府名義,要求家屬依照其收費標準來繳費,或是繳交加菜金、年節加收費等額外費用,皆是政府未明文規定的範圍,你可以拒絕機構的要求。 目前照護機構與老人、家屬之間最常發生的爭議就是收費問題,因此建議你盡可能釐清確認上述問題,以避免爭議發生。而如果你有任何法律上的問題,你可以洽詢附錄一的主管單位,或是洽詢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聯絡電話是(02)2700-1234或是(02)2755-6037。
選擇機構五步驟
你可以依照下列五個步驟,選擇適當的失能老人照護機構。 步驟一:家庭會議 (一)應該參與的成員: 1.失能老人;2.主要照護者;3.其他照護者;4.其他家庭成員。 (二)建議討論的事項: 1.老人的意願與需求:盡可能尊重老人本身的意願。 2.照護方式: 儘可能選擇老人心目中理想的照護模式。 參考、善用我們所提供的老人福利相關服務資訊。 3.機構地點: 離家近:最好選擇離家近的機構,好方便親友探視。 交通方便:如果在家附近找不到合適的機構,也要選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才不會造成親友探視不便。 許多經驗都顯示,家人及朋友常去探視的老人通常會獲得較好的照護,因此建議你先瞭解居家附近的照護機構分布狀況,儘可能選擇探視方便的機構地點。 4.照護費用:家庭可以參考下述建議做出最適合自己條件的分擔方式, 平均分攤:如果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都差不多的話,平均分擔就很方便、公平;但若家庭成員的經濟狀況有差距,「平均分攤」就可能會造成部份家庭成員過重的負擔。 依負擔能力分攤:這個方式需要經過詳細的討論,否則容易引起家人間的嫌隙、不滿。 家庭成員可以依據各成員的經濟狀況做出最佳決定。至於繳費的方式則可以參考下面的建議: 由某一個家庭成員統籌收齊後繳交: 家庭成員每個月輪流繳交: 家庭成員分別支付一筆金額成立基金專戶,再由基金帳戶按月扣繳。 5.緊急聯絡人:因為失能老人的身體狀況經常會產生變化,因此必須推選出一位隨時都可以聯絡到的家庭成員擔任緊急聯絡人,好讓機構隨時都可以立刻聯絡到他,以便在緊急狀況發生時,儘早到醫院辦理相關手續或做適當的處理。 步驟二:蒐集資料 (一)蒐集什麼資料: 你所收集的機構數目最好多一點,內容則必須包括電話、地址、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等資料,以便先對機構有基本的瞭解。 (二)可以向誰蒐集: 建議先向你信任的個人或團體打聽及收集資料,如: 1.
有類似經驗的親友:因為他們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可以提供你不少方法、技巧和相關資訊。 2.
專業人員: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員...。 3.
相關團體機構:老人福利服務團體、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4.
政府單位(衛政、社政):各地衛生局、社會局及「長期照護管理示範中心」。 5.
向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索取「照護機構輕鬆找--失能老人照護機構資源手冊」。 步驟三:初步篩選 當你初步蒐集好資料後,建議你運用本網所提供的「失能老人照護機構參訪評估表」,與老人共同討論理想中機構必須具備的要件,再依據這些必要條件來篩選機構,比如:老人意願、地點、費用.....等。 步驟四:電話訪談 現在你大概篩選出一些你認為可能比較「理想」的機構了,那就打電話再深入瞭解一下,做第二次的篩選工作,這時候你應該做的事有: (一)約時間:跟機構約個參觀機構的時間。 (二)問清楚:只要你想得到或有疑問的地方都要問清楚。 步驟五:機構訪視 親自參觀是選擇機構最重要的工作,因為你可以有機會觀察到機構老人的生活品質,你可以巡視訪查機構的設施設備,並與機構的老人和其他訪視者(老人的家人)討論他們對這個機構的想法感受;要是情況允許,最好邀老人一起參觀機構,此時你可以運用機構評估表。 訪視的內容及觀察重點包括: (一)機構是否合法立案 1.
請負責人出示「立案證書」 2.
看立案證書上所登記的地址、門牌號碼及樓層是否與你所訪視的機構一致。 (二)餐飲服務 1.
重個別化需求,例如老人咀嚼、吞嚥功能不好的話,會將食物切成小丁或煮得軟一點,而不是提供全部老人相同的食物。 2.
當老人不喜歡該餐食物時,提供適當的替代品。 3.
飯菜熱飲熱食、用餐氣氛愉悅。 4.
依照老人的能力提供進食輔具,例如:萬用套、防滑餐墊、彎角湯匙、缺口杯等。 5.
允許家屬帶食物給老人吃。 (三)生活環境 1.
房間維持乾淨。 2.
每個人有足夠的空間及隱私權,也就是可以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間,而且每床之間有隔離視線的遮蔽物,例如床簾、屏風等。 3.
室內佈置讓人感覺人性化,有家的感覺。 4.
寢室內設有洗手間,或是靠近洗手間。 5.
環境中沒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如尿騷味)或是強烈的消毒水味道。 6.
有客廳供老人聊天(社交)之用。 7.
有適當的空間及設施設備供老人接受治療之用。 8.
機構附近有可以讓老人散步及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 9.
設有圖書室或提供書報雜誌。 (四)安全設備 1.
自動洒水系統及滅火器。 2.
於視線明顯處標示出口方向指示燈及避難方向指示燈。 3.
所有牆壁、地板、天花板、裝潢等是否都採用防火構造及耐火建材。 4.
建築物及出入口能讓輪椅通行。 5.
住民的寢室及衛浴設備都裝設緊急呼叫鈴。 6.
全部的走廊都設有扶手。 7.
浴廁設有安全設備,如浴室扶手、防滑墊及防滑地板等。 沒時間慢慢選的時候....
當你需要緊急將失能老人送進照護機構時,你應該怎麼辦? 根據統計,有一半的老人是出了醫院就直接住進機構,所以相信有很多人都會遇到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遭逢意外、醫院開始趕病人出院...等等狀況,以致根本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挑選時,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雖然時間不允許你「慢工出細活」地去評估、選擇一個機構,但我們建議你最少應該思考下面三個問題,以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決定: 1.
還有多少時間做決定:評估你在做最後決定時間前還有多少時間,例如與主治醫師討論住院天數的長短,還有多久時間就必須出院? 2.
要花多少時間才找得到機構:評估你可能需要花多少時間去找到一個適當的機構?機構的等候期還有多長等? 3.
家庭還能照顧多久:評估家庭成員還可以繼續照顧失能老人的時間等。 我們建議你: 1.
儘可能與醫師商量,爭取較長的評估時間,儘可能深入地去蒐集機構的資料,暸解機構照護失能老人的方式。 2.
在尋找及評估機構時,協調家庭成員以排班的方式來照顧失能老人,或是暫時利用前述居家護理或是居家服務,以爭取較長的機構評估時間。 這樣做雖然可能花掉你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卻可以避免你因輕率決定而後悔莫及。 ◎本資料由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www.oldpeople.org.tw提供◎
|
※本站醫藥保健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療,若有身心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