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對骨疾常見之錯誤觀念

一、『脊椎手術』李佩菁效應:
提到脊椎手術,常想到坐輪椅的歌星李佩菁,擔心術後同她的遭遇。事實上,在審慎的術前評估下,脊椎手術是很安全的,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是出血心肺衰竭、感染,下半身癱瘓反而少見。


二、換個人工的是不是比較耐用?
人工植入物不是萬能的,如人工膝關節,常是其它療法如關節鏡或高脛切骨術無法控制病症時才採用,人工關節有其使用期限,約十至二十年,年輕人很少用,此外,人體非機器,可以壞什麼換什麼,目前常用於骨科的限於限於人工髖、膝、肩、肘、腕、指、踝(很少用)關節,人造骨(珊瑚提煉),人造的絕對比不上自己身上的,醫師會先將你原有的修好,而不是一味地換人工的。


三、『扭傷』、『脫臼』找國術館,『骨折』找西醫?
這種觀念常常延誤病情,當病患回頭找西醫時,患側皮膚已因敷草藥或貼狗皮藥膏而潰爛甚至蜂窩組織炎,不只骨病延誤治療,又多了皮膚病。


四、關節炎=風濕?
關節炎的原因很多,以退化性關節炎居多,膝、脊椎最常見,是一種老化的過程,病變是由關節軟骨開始的,大家擔心的骨刺,是反應軟骨磨壞,關節受力軸改變的一種骨質增生,不是痛的原兇。除非骨刺壓迫到神經,才需動手術減壓,坊間流傳有吞蝕骨刺的藥物,可能嗎?


伍、截肢?先試試傳統療法吧!
糖尿病患因足部傷口感染致組織壞死,而面臨截肢時,往往希望能保住患肢,很多民間的所謂偏方,利用此心理,誇其療法,宣稱可控制血糖,免截肢,結果反因延誤小截肢的時機,而病灶漫延,最後要做到更大範圍的截肢或因敗血症而丟掉性命,真所謂因小失大,事實上,適當的截肢跟日後的義肢重建,病人的生活品質仍然可維持的很好。


六、肩膀痛-五十肩?
人過半百常有肩膀痛,是否患了五十肩?臨床上的五十肩又名冰凍肩(Frozen Shoulder),是因肩關節囊肥厚沾黏而致活動受限,並不是肩膀痛最多的原因,常見的痛因有:夾擊症侯群(Impingement Syndrome),肩關節不穩定,鈣化性肌腱炎,肩部關節炎,頸椎退化等,可見還是讓醫師替你診斷,不要輕易相信五十肩這個常見的民間診斷。


七、我要不要吃鈣片?
目前健保的規定,鈣片處方只限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之病患,如併有骨折方可使用,規定雖嚴格但屬合理,因很多病人誤以為鈣片可用於治療骨刺,造成鈣片的濫用,適當的飲食與日曬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是最有效的,當然,停經婦女、臥床、年邁、類固醇使用者、代謝疾病、洗腎這些高危險群,則必須提高警覺,定期追蹤骨質密度。


謝繼賢(台北市立陽明醫院骨科醫師)
 
◎本資料由北市雙月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