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性腦中風
所謂無症狀性腦中風,所指的是病人的腦部發生了中風的病變,但是因為臨床上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往往當事者渾然不知。這些腦病變的部位多半位於大腦掌管視覺、語言、運動區域以外的部位,臨床上病人不會有視力缺損、失語或肢體癱瘓的表現,但是腦實質已經受到了腦中風損傷;常此以往,終將造成病人失智、失能、痴呆的悲慘結局。根據台灣統計資料,每年腦中風發病者約有三萬五千人,因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約一萬四千人左右;僅次於惡性腫瘤,為全台十大死因的第二位。而根據國外資料,每發生一起具症狀之腦中風病例個案,潛在即有二十名無症狀性腦中風病患未被發現,如此看來,早期發現此類患者並給予適當的醫療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其所造成病患本身、家庭、社會成本的傷害是相當鉅大難以估計的。
病例
現年六十二歲的王先生,工作於台北某公家機關,上個 月由王太太陪同前來本院神經內科門診求診,主訴最近數月以來有記憶力減退、對處理事物缺乏耐心、說話咬字較不清晰、右手作較精細的工作,如扣鈕扣或操控電視遙控器之時,較以往為不靈活,走路步態變得遲緩,而且情形日漸明顯。詳細的病史詢問發現,王先生的身體一向很健康很少有病痛,而且每隔一到兩年會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其間並沒有發現有任何重大的疾病,平日並未有服用任何藥物的習慣,很少喝酒,但是有三十多年的菸齡。身體檢查顯示,王先生的身材略為肥胖,除了輕微的咬字不清,一般性的言談應對,尚稱合宜,雙臂雙腿肌力及張力正常,但雙手在做精細動作檢查時顯得較為笨拙,四肢肌腱反射略為增強,右側較明顯,步態尚穩,但在轉身時顯得較為遲鈍。之後,抽血化驗和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發現,王先生的血脂肪偏高,並且在腦部電腦斷層片上發現兩側大腦半球深層和腦幹部位有多處陳舊性腦梗塞的病灶。王先生一家人感到不可思議,王先生以往從未中風,為何腦中有如此多次中風造成的病灶,且被診斷為多發性腦梗塞狀態。
上述
王先生的病例,可以簡單說明典型的無症狀性腦中風個案;只是文中的王先生求醫已晚,已造成了相當的身體和心智殘障。事實上,不論是有或無症狀的腦中風,都會對腦部產生實質的傷害,有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視力缺損、失語或肢體癱瘓的病人,固然會尋求醫療診治;對於臨床上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的病患,則更要仰賴病患本身、家人、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及早診治。至於腦中風的治療,主要在於針對病人具有哪一些心血管的危險因子,如:高齡、男性、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頸動脈狹窄、曾經有暫時性腦缺血或腦中風、抽菸、酗酒、過於肥胖::等,加以控制、予以治療,而減少中風的再發。至於臨床的檢驗,主要依靠病史(包括:發病史、家族史、抽菸與否、是否酗酒、有無其他重大或慢性疾病等)、身體理學檢查、血液、血清生化、凝血檢查、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腦部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等。因此,對於身處高危險群中的民眾,應該及早尋求神經科專門醫師的檢查與診斷,以便接受適當的治療,預防病況的惡化。
◎本資料由崴達健康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