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憂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 (WHO)目前將憂鬱症 (Depression)、癌症及AIDS並列為廿一世紀的三大疾病及衛教預防重點工作。老年人之精神神經病患以憂鬱症最多,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 (Dementia)。依成大醫學院精神科針對台灣地區1500名65歲以上的老人作社區調查發現老年憂鬱症患者高達21.1%。因為憂鬱症往往是可以治療的,而痴呆症則一般治癒的機率較小;因此認識憂鬱症與痴呆症之差別,從而早期尋求正當的精神科醫療是很重要的。

    憂鬱及頭痛幾乎可以說世上每一個人都曾經驗過的不適。憂鬱如果僅是一時性短暫的情緒反應,那對身體是無礙的;但如果這種情緒持續兩週以上而且影響到日常作息及工作,那就叫做憂鬱「症」了,這時候就應找精神科醫師診治了。

    憂鬱症對於人體的傷害除了精神方面的鬱卒沮喪、無精打采及缺乏信心等心理煎熬外,更重要的是它也會影響各種器官系統的功能---幾乎從頭到腳都會引起各種的不適:如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頭昏眼花、食慾減退 (少數人反而暴飲暴食,造成癡肥)、心悸氣促、腰酸背痛、消化不良、便祕、性功能衰退和手腳冰冷麻木無力等包羅萬象之症狀。有時這些身體症狀反而掩蓋了病源之憂鬱精神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心身症 (Psychosomatic disorders)。病人常為了這千奇百怪的各種病症要求子女帶去看各種科別的專科醫師,作了好多好多的檢查,結果也沒有發現那裡有問題;吃了各種藥方也不見任何功效。這種折騰常造成父母子女情感溝通的誤解挫折及醫病關係的懷疑緊張,根本癥結是大眾對於「憂鬱症」的缺乏認識。

    常言道:「心病還得心藥醫。」,憂鬱症當然要精神科醫師才能根本治療。因此為人子女者如果注意到長輩們有以上的心理生理障礙,應該馬上找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治。持續的精神支持及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很快都會有其立竿見影的療效。如此對憂鬱症的正確認識可避免像無頭蒼蠅一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花大筆冤枉錢作大量的檢查及吃一大堆莫須有的藥物造成心力交瘁、家庭失和。

資料來源:國立成大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陳幸鴻醫師

※銀髮族健康天地由菊輝基金會製作維護,所提供之醫藥保健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療,若有身心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本站為非營利性質之服務性公益網站,如有侵權敬請告知。